福建泉州:開展中醫診療項目打包收付費,助力中醫適宜技術推廣應用
從泉州市醫保局獲悉,為建立符合中醫藥特點的醫保支付機制,完善中醫藥服務價格政策,充分發揮中醫適宜技術在防治常見病、多發病中的優勢和作用,該局在充分調研論證的基礎上,制定出臺《關于開展中醫診療項目打包收費試點工作的通知》 (以下簡稱 《通知》 ),在全省率先開展中醫適宜技術打包收費試點工作。
據悉,今年4月1日起該項工作便在全市醫療機構推行,對平衡火罐、八卦灸、中藥膏摩技術和撥針治療等4個中醫適宜技術項目進行打包收費,解決個別中醫診療項目沒有收費項目或收費標準不合理、不規范等問題。截至6月底,試點開展3個月以來,全市共29家公立醫療機構開展4個診療項目約2.1萬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長126.96%,產生醫療費用229.62萬元,職工平均實際報銷比達86.70%。從各級醫療機構開展中醫適宜技術的數量看,縣級和基層醫療機構開展數量為約1.88萬人次,占比高達90%,有力助推中醫適宜技術在基層的廣泛應用,提升群眾就醫獲得感。
家住惠安的城鎮職工參保人員許阿姨,正在惠安縣凈峰鎮中心衛生院針灸科門診進行治療,據了解,1年前許阿姨開始出現雙側肩頸疼痛,頭暈頭痛,但一開始并不在意,自行敷貼膏藥及口服藥物,癥狀雖有改善但仍反復發作,反復折騰了一段時間,許阿姨終于扛不住了,頸肩部疼痛及頭暈導致白天無法上班,夜間難以入睡,嚴重影響了日常生活。惠安縣凈峰鎮中心衛生院醫生經過病情評估和辨證論治后,對許阿姨行針刺、背部平衡火罐、腹部艾灸,活血化瘀、溫經通絡及調理臟腑,頸背部撥針松解筋膜,經過一系列的中醫治療后,許阿姨頸肩部疼痛及頭暈頭痛得到明顯改善,白天可正常上班,夜間可安靜入睡。“經過中醫治療,現在我的癥狀緩解了很多,可以正常上班和生活了,而且在衛生院治療,醫保報銷比例高,自己僅負擔一點點。”許阿姨高興地說。
泉州市醫保局有關負責人表示,中醫療法“簡、便、驗、廉”,治療和費用優勢非常明顯,尤其在治療常見病、慢性病與多發病方面,具有安全、高效、經濟、副作用小的顯著特點,從長遠看,具有“低投入、廣覆蓋、高效益”的明顯優勢,能夠有效節約醫保基金和群眾醫療負擔。但目前尚有部分中醫診療項目沒有對應的收費標準,醫療機構在開展這類項目時對如何收費和如何報銷存有疑慮。泉州中醫診療項目打包收付費在這種情況下應運而生。按照“分批試點”的原則,首批選取平衡火罐、八卦灸、中藥膏摩技術和撥針治療等4個療效明顯、特色突出、安全穩定的中醫適宜技術項目納入試點范圍,明確收費標準,并按規定納入醫保基金支付范圍,有效減輕群眾負擔,助力中醫適宜技術在基層醫療機構的廣泛應用和發展。
《通知》明確將泉州市所有公立醫療機構均納入試點范圍。實行藥品(耗材)聯合限價陽光采購及“零差率”銷售的民營醫療機構可參照執行。
隨便看看:
相關推薦:
網友評論:
推薦使用友言、多說、暢言(需備案后使用)等社會化評論插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