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順義今年新增落地項目735個 兩區建設跑出“加速度”
9月4日,北京市順義區組織召開“兩區”建設第十八次新聞發布會。記者從發布會上獲悉,2023年以來,順義區堅持以“兩區建設打頭陣”為目標,高標準抓好項目落地,新增落地項目735個,全市排名第一,兩區建設跑出“加速度”。
順義區緊盯高質量項目,致力提升開放引領度,有序推進項目落地。2023年度新增入庫項目998個,完成全年任務的192%。7項全國標志性項目相繼落戶,包括全國首家外資全資控股持牌支付公司貝寶通過旗下公司全資控股國付寶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落戶,全國首家外商獨資保險資管公司――安聯保險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全國首個醫療健康領域基地――北京天竺綜合保稅區獲批國家外貿轉型升級基地等。此外,5項北京市標志性項目落地順義。
順義區持續優化外商投資,開放貢獻不斷提高。今年1-6月新設外資企業47家、增資9家,完成實際利用外資5.39億美元;其中自貿區順義組團新設外資企業26家。全區外資研發中心達12家,尼得科、邁迪頂峰等6家企業入選北京市外資研發中心名單。外貿發展提質增效。1-6月順義區進出口總額844.8億元,同比增長28.3%,其中自貿區順義組團進出口總額727.5億元,組團排名第1。天竺綜保區實現進口醫藥貨值562.6億元,同比增長47.8%;辦理進口藥品通關業務1859單,同比增長31.3%。
差異化探索,示范性打造特色園區,擦亮順義“兩區”建設金字招牌。首都機場臨空經濟區做強策源地優勢,81家融資租賃SPV公司、243家醫療健康企業以及民航機場規劃設計研究總院等逾30家航空企業落戶發展,形成特色鮮明、國際競爭力強的產業集群。天竺綜保區提升發展質效,實現園區全域封關運行,為重大項目落地提供充足的空間支撐,打造首都對外開放新高地。中德產業園定位發展新能源智能汽車、智能裝備、數字經濟和先進制造服務業“3+1”產業,揭牌“中德產業合作雙中心”,開展中德聯合研發、創業創新項目離岸孵化,3批次招商團組赴德招商引資,大眾汽車智慧物流器具等43個項目落地,推進產業園北京創新中心建設。
北京市順義區商務局局長楊蓬勃介紹,下一步,順義區將立足自身資源稟賦,強化核心優勢,在“五子”聯動中找準發力點,持續深耕區域產業發展熱土,為首都實現更高質量發展、更高水平開放添力賦能。(經濟日報記者 韓秉志)
隨便看看:
相關推薦:
網友評論:
推薦使用友言、多說、暢言(需備案后使用)等社會化評論插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