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艷“出拳”春晚 《詠春》深圳站加場不容錯過
2月9日晚,深圳原創舞劇《詠春》選段驚艷“出拳”龍年央視春晚,給全國人民帶來了一場“舞武交融”的視覺盛宴。春晚結束后,觀眾及網友紛紛表示“太酷了”“太颯了”“超級燃”!充分展現了中華武術的博大精深,當之無愧是本屆春晚的爆款節目!
這部致敬平凡人的英雄故事,走過34座城市,歷經百余場,所到之地一票難求。2024年7月3日-7日,舞劇《詠春》閃耀重返深圳。一套拳法,一束燈光,兩代人的跨時空對話,以創新性表現手法,創造性詮釋了“追光者”逐夢的故事,將嶺南文化與時代精神刻畫得淋漓盡致。
被譽為“年度必看高燃爆款舞劇”,此次深圳站加場強勢來襲,做好準備重拾你的“武俠夢”了嗎?
以舞會武展“非遺”,戲里戲外皆傳承
一步一拳,行云流水;一招一式,剛柔并濟。《詠春》將“詠春拳”和“香云紗”兩個國家級非遺項目的元素融入舞蹈,用當代舞蹈語言活化傳統武術,用“深圳設計”活化香云紗,為大灣區的文化融合探索出一條新路徑。
詠春拳作為嶺南地區重要的拳術,歷經近200年的傳承與發展,是根植于神州大地的優秀傳統文化。以詠春拳為創作素材、以一代宗師葉問為主角的《詠春》,激活了傳統文化的時代生命力,使作為中華精神氣質象征符號的武術與人物達到了形與神的高度融合,也使傳統文化在新時代的審美語境中找到全新的解讀。
國家級非遺香云紗的豐富運用,為該劇增添了更為豐富的審美質感和人文意蘊。它保持的光澤和紋理能呈現演員一招一式中“舞與武”的張力,傳遞出一種東方之美。扮演葉問妻子永成的許天慧提到,被舞蹈化了的香云紗有了另一種妙用,“它濃縮、融合了葉問夫婦對故土的思念感,承載了他們的鄉愁?!?/p>
劇城合一,銳意創新,打亮深圳文藝“高光”
舞劇《詠春》以一個深圳劇組拍攝電影《詠春》為引,拉開全劇大幕。將兩個故事、兩個時空在劇中并行展現。戲里,葉問帶著“詠春堂”牌匾遠赴他鄉,將中華傳統武術詠春拳傳揚四海,為詠春的發揚光大打開一扇門;戲外,在跨越近半個世紀的深圳電影片場里,打光師大春與其他劇組眾人懷抱夢想為他人掌燈,奔赴山海,奮力追尋心中那一束光。
“燈光”是鏈接兩個時空的紐帶,象征著傳統文化和時代精神的傳承。編劇馮雙白說:“這個故事因‘英雄’而來,由‘追光者’而展開,最終落在‘理想’,這與深圳的城市精神一脈相承?!?/p>
開放包容、敢想敢拼,勇立潮頭的深圳,給予每一個平凡人逐夢前行的力量?!对伌骸坊鸨鋈Φ拿艽a,不僅因為其獨特的、極具嶺南特色的“雙非遺”題材,更是它背后彰顯的深圳精神,體現出的創新意識和精品意識。星海音樂學院作曲系主任、教授嚴冬表示,“詠春”這個題材有很多人想做,但是深圳率先做了起來,且非常成功?!啊对伌骸穭∏榫o湊,引人思考,從技術上、內容上都體現出了深圳精神。”
舞劇《詠春》極具張力的表演,震撼了每一個人,其中傳遞出的溫文爾雅的價值觀,揚正氣、扶弱小的民族精神,以及改革創新的時代精神,也感染著每一位觀眾。
“天花板”陣容集結,張婭姝、常宏基領銜主演
她們的名字是舞劇的“保障”,作品更是家喻戶曉的“爆款”,這就是中國舞臺炙手可熱的“雙子星”周莉亞和韓真的魅力。為了創作舞劇《詠春》,韓真和周莉亞走訪廣東地區相關博物館、紀念館、老城區,重溫了大量經典武俠片,在大量歷史資料和文學作品里找尋線索。舞臺上,以電影為媒介,迅疾如風的出招,行云流水的大師風范,喚起了一代人的功夫情結,在傳統武術和當代觀眾之間建立橋梁。“每個人都有屬于自己的武林,90 年代港片記憶是很多人的武俠情結,我們希望在塑造英雄的同時,也將‘照亮英雄的光’搬上舞臺。”周莉亞說。
深圳歌劇舞劇院的首席、國家一級演員張婭姝分飾電影導演和八卦掌掌門兩個角色,憑借著行云流水、剛柔并濟的打戲,收獲好評無數。張婭姝表示,整個舞劇的呈現之所以如此有感染力,是因為所有演員都參加了武術訓練,而她更是提前一年就開始學習武術,無論是武術還是詠春,每一招一式都有其精神,而這個精神與中國傳統文化中“為人”的精神不謀而合,通過武術的這道門讓更多人了解傳統文化,了解我們的東方哲學。
出演“葉問”一角的是深圳歌劇舞劇院首席舞者常宏基,為探索角色的內心世界,曾三訪佛山并接受一年的詠春拳訓練。如何以舞會武?這對常宏基來說是一大挑戰。常宏基細心揣摩發現,舞蹈的氣息是行云流水的,猶如流淌在舞者的血脈中;武術的氣息對內力有要求,短促的氣息吐納間可實現發力。二者可以通過“調息”實現“自由切換模式”,最終在舞臺上呈現干凈利落的身手、行云流水的風范。
南方+記者 郭悅
隨便看看:
相關推薦:
網友評論:
推薦使用友言、多說、暢言(需備案后使用)等社會化評論插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