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晚”劇透:中國好劇何以煉成
獲頒“終身成就藝術家”榮譽獎項,90歲高齡的游本昌連發四個自問:“終身成就,我夠格了嗎?做到了嗎?盡責了嗎?還有什么不夠的?”
兩位“年度男演員”獲獎者同臺,胡歌對身邊的張頌文說:“拍《繁花》時,我是看著《狂飆》入眠的。”
這是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第二屆中國電視劇年度盛典在網上討論極為熱烈的兩個話題。龍年伊始,這臺被國產劇行業內外稱作“劇晚”的盛典播出。首播后不到12小時,盛典已攬獲全網超300個熱搜,話題閱讀總量破60億;不僅在電視端領跑同時段收視率,還在央視頻上吸引超2900萬人次觀看。
“劇晚”何以撬動共鳴?當網友們紛紛在熱搜話題中留言,敬演員的信仰,贊好劇的力量,“劇晚”不僅僅是辭舊迎新時優秀作品與創作者同觀眾其樂融融的聚會,還是“劇透”未來、給出高質量發展關鍵詞的行業風向標。
榮譽歸屬里藏著精品創作的真諦
憑借張力十足的群像塑造和細膩深厚的時代描摹,播出時成為現象級作品的電視劇《繁花》再次迎來讓人嘆為觀止的榮譽之夜。即便現場佳作云集,即便需要與《狂飆》《三體》等2023年的爆款劇集同場競技,“十年磨一劍”的《繁花》仍以11項榮譽成為最大贏家,其中包括重磅的“年度大劇”。
《繁花》從演員、編劇、制片人到幕后的“全員上桌”再度確證創作的真諦——好劇就是要力爭與匠心為伍,而并非“快消”產品;影視創作是一門綜合性藝術,精品的釀成源于每個環節滴水不漏的創作。就像胡歌所言:“每一次上臺接受榮譽都是一個人,干活時永遠是一群人,無論榮譽被如何命名,它都屬于劇中所有人。”
事實上,《繁花》與“年度融合傳播大劇”《狂飆》、“年度海外傳播大劇”《三體》以及《問蒼茫》等12部“年度優秀電視劇”,這些精品佳作的誕生都是一場“功夫在詩外”的接力。它們有扎實的一劇之本:如《人生之路》《繁花》都站在了文學寬厚的肩膀上,如《問蒼茫》《父輩的榮耀》深深扎進了歷史的深處、時代的土壤;它們將創新、匠心傾注于精益求精的拍攝:《漫長的季節》《父輩的榮耀》凝結著創作者對土地、對人民無限的深情,《三體》寄寓了一代人仰望星空的瑰麗夢想;它們還擁有一批能下真生活、能亮真演技的好演員:如宋春麗、馬少驊、董勇、馬伊琍,他們的表達總能與大眾產生強烈的情感連接。正是有了精心的劇本、精美的光影、精湛的演技、精致的剪輯,各工種環環相接、絲絲入扣,三年、五年、十年是這些劇作走到觀眾面前的時間,但好劇的生命力會在觀眾的認可里口口相傳。
不急不躁的時光沉淀演員的信仰
游本昌獲得“終身成就藝術家”入場時,現場全體起立,致敬一位老演員的信仰在時光里歷久彌新。感動不局限于當場,“劇晚”播出后,這位老藝術家在網上成為“頂流”。網友們轉發最多的一句評論是:“這才是我們應該推崇的好演員。”
已經90歲高齡的游本昌,真正為大眾廣泛認知的角色并不多。他11歲登臺,就立志要成為最好的演員。此后40年,他在79個大大小小的角色里打磨演技,直到52歲那年得到了出演“濟公”這一機會。而在“濟公”留在了億萬觀眾心頭之后,又是近40年,他甘當配角,默默無聞,不急不躁,直到耄耋之年,再次因為“爺叔”收獲大眾無數贊美。獲得終身成就的認可,游本昌卻說,榮譽不是告別而是戰鼓,“催我前進,將是我的一面鏡子”。 ▼下轉第二版(上接第一版) 他說自己受到的教育就是要活到老、學到老、干到老,現在證明也能樂到老,“所有在座的比我年輕的人,我的同行、我的朋友,你們要耐住性子,要有堅持性,只要你向前,六七十年,一定會被看到”。游本昌說,他愿與年輕的朋友一起努力向前,臺下眾人以及熒屏前的無數觀眾淚流滿面。
發展關鍵詞指向國產劇生生不息的奧義
2024年是中國電視劇誕生66周年。從黑白到彩色,從單本劇到連續劇,中國電視劇在不斷提升藝術水準的路上孜孜以求。
誕生66年的中國電視劇如何在豐年余慶的更替里生生不息,盛典發布了2024年中國電視劇發展趨勢關鍵詞,每一個都指向了發展的航向——“新時代”“講好中國故事”“優秀傳統文化”“人民美學”“文明互鑒”“經典文學改編”“中國式科幻”“文旅融合”“國際傳播”“現實主義”。
繼2023年首屆盛典成立中國電視劇精品制播聯盟,今年,聯盟將發揮聚合作用。盛典現場,中國電視劇精品制播聯盟系列計劃發布,將推出電視劇精品扶持計劃、青年創作人才計劃,城市文旅共創計劃,從劇作扶持、人才培養、文旅共創等綜合多維度、多方位,推進中國電視劇行業高質量發展。
“劇晚”在龍年伊始登場,以殷殷暖流滋養文藝生態,也以此為起點,讓精神氣質薪火相傳,澆灌中國電視劇一路繁花。
隨便看看:
相關推薦:
網友評論:
推薦使用友言、多說、暢言(需備案后使用)等社會化評論插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