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衛的《繁花》,一朵精美絢麗的花
記者 張瑩
多年精心打磨的王家衛電視劇首秀《繁花》終于開播了!第一天播出收視率破2,峰值2.6,關于《繁花》的話題迅速占領熱搜。
有電影質感的片頭,拉開了上世紀90年代改革開放大潮涌動的上海序章——股票,這個最具時代感的特征,被黑板上的交易信息、大戶室、嘈雜的環境給具象化了,一下子把觀眾拉入時代浪潮中。
劇集《繁花》最大的亮點也是最大的爭議點——人們擔心王家衛把《繁花》拍成《花樣年華》,王家衛能不能拍好上世紀90年代的上海故事?
《繁花》的故事穿梭在上世紀90年代的上海,主要發生在兩條路上。進賢路上漫步的是土生土長的上海人,夜東京、小樂惠——這里以上海本幫風格為主,充滿濃厚的煙火氛圍,地道的風土人情;黃河路上則聚集了來自五湖四海的江湖兒女,霓虹招牌、夜景璀璨,美食餐飲是這條街最大的特色。道地的上海人看到這里,已然全盤接受了王家衛鏡頭里的具象上海。
《繁花》原著小說作者金宇澄曾經這樣講述他對王家衛拍攝《繁花》的信任:“導演一直以拍攝城市題材著稱,并且骨子里有非常嚴謹與考據癖的一種情緒,也正在努力還原那個年代的真實。”
王家衛早年從上海去香港,而他的哥哥姐姐留在了上海,當他看到《繁花》這部小說時,第一時間就買了版權。與金宇澄見面時,王家衛說,你寫的,就是我哥哥姐姐的生活。金宇澄說,我1952年生人,導演是1958年的,推算下來,他哥哥姐姐和我年齡差不多,哥姐一直留在上海了,這確實就是小說中那一代上海人的命運,雖然導演只提了這么一句,我立刻就懂了,因為他太知道這一輩人的生活有多么具體。金宇澄認為影視化的《繁花》是一個新的生命。很顯然,作者給了王家衛創作的自由,劇版《繁花》完全可以按照導演的意圖,把書當作靈感來源和角色塑造的楔子,情節的氣質全是原創的。
劇集《繁花》給人最大的驚喜是,作為一部電視劇,它可以是有質感的,可以是非常有調調的,不管是畫質還是運鏡,色彩、布景、用光、道具都非常考究。
第一集開篇不久,寶總的車禍鏡頭拍得極其有質感。胡歌飾演的寶總被一輛黃色出租車撞倒在地,黑屏,之后氣球在艷麗的霓虹燈光里飄起,鈔票飛舞,人們只顧搶錢,暗諷巨大變革中人們內心的巨大渴望,而這時的背景音樂是熟悉的《友誼地久天長》旋律,“怎能忘記舊日時光,心中能不懷想”,巨大的反差,不僅襯托出時代的變遷,更是一下子把人拉回到90年代。
這樣的用心和考究,體現在很多地方。王家衛作為《繁花》的監制和導演,將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融入整部劇中,畫面美學、人物塑造、故事情節都充滿了藝術感,讓人回味。
劇集《繁花》最讓人擔心的是節奏過于精細而造成拖沓,然而并沒有,第一集就交代了各種人物、背景,主要人物依次登場,故事情節緊湊。
原著小說《繁花》一共31章,沒有連貫的故事,表面是飲食男女,內核是山河歲月、時代變遷。王家衛很快將上海商戰主線呈上,在黃河路上,人均800個心眼子,商機“苗頭”也藏匿其中。一場警察問話戲牽出了數根線——玲子、汪小姐、爺叔、陶陶以及蔡司令一伙人。寥寥幾句話,每個人的職業、性格一目了然,和寶總的關系清清楚楚,同時給觀眾拴了扣子——撞寶總的人是誰?414行情背后的資本又是誰?立得住人物,穩得住節奏,這是王家衛的長項。
辛芷蕾在王家衛的鏡頭里美出天際,據說《繁花》是單鏡頭拍攝,這樣會把人拍得美,確實,每個鏡頭的布光不同,呈現出來的效果截然不同。辛芷蕾扮演的李李,是黃河路上的外來老板娘,身上自帶神秘屬性,沒有人知道她過去有什么經歷,初來乍到便用3000萬接手了金鳳凰,并在三個月內開業,成為黃河路上無法忽視的存在。她看似只是一個開飯店的老板娘,但仔細想想好像并不是那么簡單,她在和寶總的交鋒中見招拆招,也毫不遜色。就像她說的那樣,既然來了黃河路,那就是她自己說了算!
馬伊琍、唐嫣、辛芷蕾扮演了和寶總有瓜葛的飲食男女。馬伊琍飾演夜東京里最颯的老板娘玲子,滬語腔調十足,一開口,人物立刻鮮活起來,上海小女人的那股嗲勁毫無違和感:精明卻不市儈,愛財卻不自私,八面玲瓏,巧舌如簧,玲子是妥妥拿捏寶總的女人。唐嫣飾演的汪小姐是90年代的女白領,和寶總是生意伙伴,從初涉世事的汪小姐到內心堅韌的浦西明珠,唐嫣前幾集造型和人物設定的甜美,讓人期待她在劇中的成長。
《繁花》帶給50后、60后一波回憶殺。劇中,國貨三羊品牌的興起,將上海人的時尚水平帶領到了一個新水準,女性身穿夢特嬌,男性身穿polo衫,無一不印證了90年代是上海服飾企業興起的年代,現實也是如此,那時出差去上海,誰不帶一件時尚的高領羊毛衫回來?
記得《渴望》紅遍大街小巷的時候,上海影視創作者們稱,也要做一部和《渴望》同樣有影響力的滬味電視劇,《繁花》的播出,可以成就這段佳話了。百花齊放的文藝,當有《繁花》這朵精美、絢麗的花。
隨便看看:
相關推薦:
網友評論:
推薦使用友言、多說、暢言(需備案后使用)等社會化評論插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