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專業化 更重培養“專才”
由劉慈欣擔任總顧問,郭帆為號召人,王紅衛主理的科幻電影訓練營“小苔蘚工程”在成都科幻大會之后宣布啟動,以《流浪地球2》里最大的幕后主角——智能計算機moss命名的這個“訓練營”,消息一經發布就引起熱議。加上今年上映的烏爾善導演作品《封神第一部》,電影拍攝模式中最為人津津樂道大加推崇的“封神訓練營”;吳京領銜的“影武堂動作表演特訓營”等。似乎電影產業最炙手可熱的代表性人物都開啟了“影視訓練營”,此前影視行業的各種培訓班創作營等屢見不鮮,這一波“訓練營熱潮”產生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又會有什么影響呢?
在近期科幻電影的各種論壇和大會上,被大家提及最多的問題大概就是故事的創作,在電影科技高速發展的當下,“只有想不出的故事,沒有完成不了鏡頭”已經不再是一句玩笑話。專項科幻電影編劇成了科幻電影最大的人才缺口,而“小苔蘚訓練營”的第一期,只針對科幻電影編劇展開。“影武堂”的目標更為具體,在行業長期感嘆后備動作電影人才稀缺的時候,吳京聯合劉天池表演工作室進行了迄今為止三期培訓,“動作與表演體系化實戰訓練營”的計劃就是要極具針對性地教會年輕演員如何“動之有情,武之有道”,將他們培養成專門的動作演員。
較之以往,影視行業“訓練營”往往追求“全面”,無論導演還是表演,都邀請龐大的專家團力爭培養適應各種影片類型拍攝的“全才”,即使是在大專院校的影視教育領域,“通才”的培養也是主流。但工業化的核心要素就是“分工”,高投入、大制作、高產出的電影大片,充分體現了工業化生產的特點,也是中國電影快速發展中的領軍力量。電影工業化目前嘗試和追求的就是可以最大限度地項目化、標準化、流程化,每個崗位上的人運用自己的專業技能,展開藝術創作,各司其職,精誠協作。那么“專才”的培養無疑是電影工業化必要的環節,“訓練營”可以說是一種嘗試,或許更會成為電影產業人才培養的一種范式。
隨便看看:
相關推薦:
網友評論:
推薦使用友言、多說、暢言(需備案后使用)等社會化評論插件